求记录片<最后的山神>评论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1 15:12:17
还有记录片类型分析的论文谁有帮帮忙

《最后的山神》是一部记录片,它记录了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孟金福夫妇在山林中的生活,它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游牧民族的内心世界”——“以自然万物为神灵,日月水火,山林草木,都可以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。”

  或许,这部记录片表面上只是记录了他们夫妇的生活,但是从中却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没落,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,正在接受各种潮流,各种文化的冲击。总会有一些东西被这种冲击所淡化。人类在变化,最重要的就是人们思想的变化。那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正在走向没落,被那些所谓先进的;文明的东西不断的销蚀,会跳萨满舞的也只剩下那么几个老辈的人了。而不同代的人对森林的感情也在变化,新一代的人们对森林早已不再有那种神秘的崇拜,森林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片森林。早已没有了他们的神灵;他们的崇拜。他们不在认为生活的美好是神灵的赐予,更不会在去向他们的老一辈那样,在一棵树上刻出一副神的面孔而去顶礼膜拜。

  其中有一个情节很令人伤感,一棵刻有神灵画像的树被砍伐了,他心情很沉重的独自坐在树桩旁边。好久都没有再去森林里狩猎。这应该是他们心中的最朴素的原始意识,他的信仰被动摇。他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现实呢?

  民族的变迁,世事的更改。一种潜在的文明在世界各种大潮的冲击中的消失。

  本记录片在人物塑造上,着重塑造了孟金福的言行及形象意识。刻画了这位鄂伦春族游猎者,突出了他的纯朴、善良、忠诚等等。营造了那种原始气息,表现了他那与世隔绝甚至是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生存方式。

  影片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层层展开描绘,结构严谨叙事清晰情节真实感人,无不表现了孟金福那种朴实的特性。

  该片最突出的就是对动作细节的运用。孟金福作为鄂伦春最后一位萨满,他的行为中必然带有很多原始宗教崇拜的痕迹,他把大自然的万物都看作是神来崇拜。虔诚地在松树前雕刻山神,并顶礼膜拜;每次进山打猎都要请求山神赐予他猎物;如果打猎有所收获,他也会认为这是山神的施舍,便要虔诚地给山神进贡祭品。他往山神嘴里塞食物。有时没有祭品时就给山神点根烟,这些细节都是人物性格的外化。很多传统折射出了鄂伦春人的心灵。比如: 孟金福老人的猎枪老了,老的很不容易找到同型号的子弹;他在打猎中坚持不用套锁和夹子打猎,说明了鄂伦春人不“涸泽而渔”、保护生态环境